9.结局及游戏剧情解读。
在现实中,我们可以看见游戏的结局是,男主将被自己杀死的鸟从屋顶丢了下去,然后与落在地上的遗体道别,对着窗外的天使之树道别,与广场上的猫玩了最后一次,将大脑标本收进箱子,把人偶放置在杂物间里道别。
男主会对自己特别喜欢的事物来上一发,选择睦月就是在自己的病房里对着窗外的树冲,选择望美男主会用拳头把望美的遗体击打成肉泥,选择真昼男主会用拳头塞进猫的身体里,选择御幸男主会把大脑标本取出碾碎再放回,选择羽由男主会彻底破坏人偶。
男主会在第十天破坏自己要“拯救”的对象,然后在十一天让自己要拯救的对象被“拯救”,当然,是在妄想中这么做。
而后男主会与这场妄想说“再见”,进而进入下一场妄想,成为了“实习医生”。男主憧憬向往,得到指导的对象变成了大森登奈枝。——大森登奈枝确实让男主的依赖转移了,但依旧没能让男主认知到现实,男主的自我依旧是粉碎的,男主依旧在使用一个虚假的自我与现实进行交互。其病症看似没有好转,但在这十一天中,男主还是取得了一些成就的:
1.与心理医生建立了更加信任的关系,且没有建立多重关系。
2.与姐姐互诉衷肠,女性恐怖症缓解。
3.与过去告别,通过自己的手段消解了罪恶感。(虽然这一点游戏似乎暗示失败了,但终究是积极的尝试)
因此我认为男主是有希望出院的。
好的,写到这里,大致写完了游戏结局的内容,后面就是解读了。


要搞清楚男主身上发生了什么,还是得先了解精神分裂症是什么。
精神分裂,即自我在本我的强烈欲求与超我的律令苛求下发生的分裂。——其根源在于:男主的父亲言传身教,打女人是快乐的。而母亲与社会环境则律令其不可这么做。
这个过程是由以下三种感受带来的:
1.自我内部粉碎:外在的压力(父母期盼)太过强大,男主的心智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,从而产生崩溃的感受(我就是个fw了,即使世界毁灭,最没用的我也会留在这里)。男主从被外部粉碎,发展到自己粉碎自己。———即自我在超我的苛责下崩溃。
2.被物化和完全忽略:姐姐与父母对男主非常嫌弃,甚至有时不理会男主。为了自我保护,男主开始将自我与他人隔离开来。即从被外部忽略,发展到自己忽略自己,把自己当块石头。——即在本我的引诱下,主动放弃自我,退行到依靠本能行动的浑噩模式。
3.被吞噬:即男主的自我形象与自主性被外界吞没——控制欲强烈的父母试图让男主变成自己心目中的样子,男主感觉到自己并不是自己,而是被父母灌装进模具的模型。因此,男主会说:“就像有人操控马里奥一样,有人在操控自己。”——于是为了避免自己的躯体被某个外来的事物占据,男主选择了自我吞噬:创造出一个操控自己的“假自我”。

其发展大致是下面几个阶段:

第一步:这个阶段其实挺健康的,自我还是能够认清真实的世界发生了什么,只是在做出应对时,并不采用自己真实的想法,同时还会将分裂的自我当做现实看待(幻听幻视),这种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过普通的生活,并可以随着外界压力的消失而自愈。

第二步:这个阶段就是一般意义上的“疯了”。患者创造了一个假自我,并将自己当成这个角色。接收到的信息是经过“分裂的自我”处理,然后经过假自我认知的信息,与外界互动也近乎完全无法依靠自己的内在自我互动——自我的意志经过”假自我“,”分裂的自我“扭曲才能传达给别人。

第三步:大概没救了。当患者创造的假自我不堪本我与超我的撕扯重负时,是的,我们的精神分裂患者又精神分裂了(此处有滑稽)。甚至理论上“外在假象自我”还能继续套娃式分裂。这个时候,患者的脑子里会感觉到不同的自我,但这不同的自我都是假的。都通过分离的自我(交互面板)与其他人交互,同时有着复杂的自我交互现象。
很不幸,我们的男主处在阶段三。
让我们来归类一下游戏中出场的角色。
1.和女士们正常交流的主角:外在假象自我。
2.用过激手段与女士们交流的主角:内在假象自我。
3.被男主幻想出来的女性:分离的自我
4.登奈枝,赖美奈,保健室里出现的巢鸭睦月:其他人
5.玩家视角:内在真我
是不是很清晰?
如此一来,就能够解释男主为什么一会要拯救,一会干着残杀的事情(内在假象自我是本我主导,外在假象自我是超我主导)。也解释了为什么玩家选择了选项,却对外部世界毫无影响。——因为身体的操控权并不在玩家手上,内在真我只能对假象自我做出有限的影响。
游戏的结局中,男主的精神病并没有实质上的好转,全都是第十天发生性行为,第十一天发生妄想中的拯救,意味着男主依旧没能统合分裂的假象自我。——更遑论统合内在自我与假自我。只能说,男主将这些自我的整合度提升了一些(能够认清自己在医院),并且会可以想见地更配合治疗。

分享到:

全部评论

登陆 后方可回复, 如果您还没有账号请先 注册